積勞會成疾嗎?
「積勞成疾﹂,經常被用來「印證」某人工作的辛勤或偉大。但以科學的觀點認真檢討二者之間其實未必有那麼直接明顯的關係。
就「努力」來論,和過度勞動有關的,主要是一些關節、肌筋或骨骼系統的急慢性傷害或疾病。除非勞動中曾受撞擊,或原存有未被查出的毛病,否則,並沒有跡象顯示,長期勞動會導致心肺的內傷﹂或引發肝病。
一般說來,已知有心肺疾病的人,不宜遇度努動,而肝臟的情形則有不同。約三、四十年前,有學者對罹患急性肝炎的駐越美軍進行實驗,發現激烈運動對疾病的復原並無不良影響。此種結果雖然未必適用於其其他年齡層的病人,但總是說明了肝病病人如果沒有症狀,至少可以從事日常活動,不須強制臥床弄得生活次序大亂。
再說「勞心」,理論上,所有器官系統應該該都會受到影響。不過,由於精神壓力或情緒改變的效應,通常是透過激素或神經傳導物質而散播出去,因此,自主神經分佈和作用比較密集的心臟血管、胃腸道包括唾液腺和汗腺等,勞心的影響也比較直接而明顯。迄今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,長期勞心,會使受神經和內分泌管制較不明顯的實質器官,如肝、腎等,產生疾病。所以,孫中山先生罹患肝癌,感情上,當然可用成疾來形容其辛勞;但事實上,比較直接有關的因素,可能還是黃鞠毒素(黴菌分泌的致癌物)或中國人共通常見的肝炎病毒感染。
辛勞帶來的影響,除非能以科學方法加以「定量」,否則,辛苦超過限度,可能會使人體的免疫力量衰弱,從而間接促發疾病產生的說法,仍只能算是一種「推測」。
作者:施壽全醫師 1998.5.4
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(胃腸肝膽內科) 消化系內科首頁系統維護人:GImaster